简体中文版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繁体中文版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  英文版English  法文版French version
常见问题
荣誉选登

面瘫基本常识

1, 几个基本概念

(1),中医讲的“中风”是什么意思?

  “中”是“受到,遭受”的意思。如:中诡计,中埋伏,中煤气等等。“风”的概念比较复杂,现详述如下:

  首先讲一讲怎么去理解所有的中医概念,所有的中医概念都是一种哲学概括,是对具备同一特点的所有事物的抽象集合。其次讲讲关于“风”的各家学说。

 

1),中医学“风”:

  “风”是自然界一种无形的流动的气体。正是依据了风的特征——无形、流动,中医学通过长期的详尽观察,发现临床上有诸多疾病具有来去无踪、变化瞬息的特征,与风的特性接近,因而引用了风的概念,将具有风的特性的疾病称之为“风病”。中医的风是一种风邪,是中医的六淫之首。是其它外邪的先导,通常为风寒,风热,风湿,风燥等。风为百病之始。风邪的一致病特点为1.易侵袭阳位,如头面,咽喉,皮肤腰背等。2.病位游移不定,如风疹,荨麻诊等,发无定处,此起彼伏,风痹之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等。3.发病急骤变化无常4.肢体异常运动,如四肢抽搐,破伤风。中医学“风病”的概念有两大类,一类是外风(病),一类为内风(病)。外风(病)是指因感受了自然界中的虚邪贼风而患的病,如面神经麻痹等;内风(病)指因脏腑功能失调,阴阳不合,气血运行逆乱引起的诸症,如肝阳化风所见的头晕头昏、面目(或肢体)麻木;阴虚生风所见的腰酸膝软、头目昏花;血虚生风所见的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抽搐等。也有内外同病者。

2),现代“风”的物质学说:

  中医中的“中风”、“痛风”都有“风”,有“风”就有病。中医有句话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通与不通是指经络通与不通,经络通则风行,经络不通则风停。看来"风"是一种物质。风是什么物质?风与光有关系,不同的病气在经络中有不同的光。但不是光,光速太快,风速较慢。用《悬浮场》理论解释,风是某些电子、原子、分子与电磁波相互作用产生的悬浮场,这些悬浮场相当于电流中的电荷。电荷由电子与电磁波组成,它们相互作用产生的悬浮场在导体内运动,形成了电流。所以电流具有光速运动,也有电子的低速运动。不同的电子、原子、分子与电磁波相互作用产生的悬浮场,具有不同的能量,它们运动时带动的光的颜色也是不同的,即不同的疾病具有不同颜色的光。电子、原子、分子在人体细胞中的运动速度是经络中讲的速度。所以风是由不同的电子、原子、分子与电磁波相互作用产生的悬浮场产生的。可以总结出经络的实质是什么:在人体内,电荷(电子、原子、分子与电磁波相互作用产生的悬浮场)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经络。

3),历代各家学说:
《素问·风论》:“风者,善行而数变”。
《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素问·玉机真藏论》:“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丹溪心法·中寒》:“伤风属肺者多,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
《症因脉治·伤寒总论》:“外感风寒,从毛窍而人,必从毛窍而出,故伤寒发热症,首重发表解肌。”
《时病论·春伤于风大意》:“风为六气之领袖,能统诸气,如当春尚有余寒,则风中遂夹寒气,有感之者是为风寒;其或天气暴热·则风中遂夹热气,有感之者是为风热。”
《类证治裁·伤风》:“惟其人卫气有疏密,感冒有浅深,故见症有轻重。……凡体实者,春夏治以辛凉,秋冬治以辛温,解其肌表,风从汗散;体虚者,固其卫气,兼解风邪,恐专行发散,汗多亡阳也。”
《证治汇补·伤风》:“如虚人伤风,屡感屡发,形气病气俱虚者,又当补中,佐以和解,倘专泥发散,恐脾气益虚,腠理益疏,邪乘虚人,病反增剧也。”

4),李氏对“风”的看法:

  风是由于正常人体因正气不足复感风邪引起的一种存在于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及其分泌物内的阻碍人体正常生理的物质。风无人不有、无处不有、无时不有,大风小风而已。

  此话怎讲?就是说,风人人都有,每个人身上哪里都有,每个人啥时候都有,只是有大风小风之别,小风没有病理现象,大风有病理现象。打个比方,比如说天气,有无风、微风、小风、大风、台风之别。难道无风时空气就一点都不流动吗?显然不是,只是无风、微风、小风无破坏能力,人们就认为是好天气。大风、台风破坏力大,人们就认为是坏天气。就像人体中无风微风之邪就视为无病,中小风就是感冒,中大风就是面瘫,中台风就会卒中。《灵枢·五变篇》云:“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黄帝内经》又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即此而言。说以说治疗中风面瘫偏瘫之大要就是扶正祛风。

(2),什么是面瘫?

  概言之,主要是都有面部肌肉瘫痪症状,简称面瘫,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又有多种名称,诸如:偏瘫,脑中风,脑卒中,脑出血,脑梗,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面神经瘫痪,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贝尔麻痹(又称贝尔氏麻痹、Bell麻痹、贝尔氏麻木),亨特(Hunt )综合征(又称亨特综合症、亨特氏综合征、带状疱疹面瘫、膝状神经节带状疱疹、膝状神经节综合征、耳廓带状疱疹、耳带状疱疹),歪嘴巴,歪歪嘴,嘴歪,歪嘴,吊线风,吊斜风,歪嘴风,口僻,口歪,口歪眼斜,口眼歪斜,嘴歪眼斜,嘴眼歪斜,听神经髓鞘瘤面瘫等等。

(3),什么是中枢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脑中风后遗症都有哪些?

  中枢性面瘫也叫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也有急性和慢性两种。临床表现为颜面上部的肌肉并不瘫痪,因而闭眼,扬眉,邹眉,蹙额均正常,眉毛高度,眼裂大小,面额纹左右对称,仅面下部肌肉瘫痪。患者肃穆时该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口角歪向健侧。讲话漏气,流口水,饮食不便。颜面不对称并不明显,常伴有偏瘫之其它体征。中医称之为歪嘴,俗称歪嘴风。本病多数起病急,多是猝然昏仆,不省人事,神智清醒后留有口歪偏瘫半身不遂后遗症。若为慢性,则单侧肢体渐觉不利,眩晕,或昏不知人,乏力,嗜睡,移时始醒,口歪。此两种中枢性面瘫偏瘫年长者发病率较高。中枢性面瘫偏瘫脑中风后遗症常见症状有: “三偏”即偏瘫、偏感觉、偏盲以及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认知障碍、日常活动能力障碍、大小便障碍、性功能障碍。

(4),什么是周围性面瘫?

  所谓周围性面瘫(为本专科治疗范围)就是左侧或右侧或整个面部肌肉瘫痪。主要是由支配左侧或右侧或整个面部肌肉的面神经中风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左侧或右侧或整个面部肌肉运动受到障碍,其次为感觉,味觉,听觉,分泌障碍等。周围性面 瘫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周围性面瘫[西医叫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idiopathic facial palsy ),面神经麻痹(facial palsy),面神经炎,贝尔麻痹 (Bell's palsy) ],急性周围性面瘫早在二千年前<<黄帝内经>>的<<灵枢.经筋篇>>就有记载:“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 。”僻者,偏也,故尔急性周围性面瘫最早在我国叫“口僻”,又因有“急者目不合” ,故叫口僻并不确切,后来又改叫 “ 口眼歪斜 ”,又因本病还不仅仅口眼歪斜,还有不能抬眉, 感觉,味觉,听觉,分泌障碍等,后来本专科把它改叫作“急性周围性面瘫”,到目前为止此种叫法较为确切,已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所公认 ,但本病若因误治日久不愈 还会出现身上怕凉,怕风,大便干结,痔疮等症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体征?本专科认为道理是这样的,人体好比一台机器,大部分的热量靠头面,身体,四肢的外周血管散发,当外周血管中风后,体内产生的热量散发不出去,大部分热量只能从七窍散发,故尔出现上火体征,当体外环境急剧变化时,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能立即随血液运往外周血管,故尔出现身体怕凉,怕风症状),可见“急性周围性面瘫”这种叫法还不能完全概括本病,本专科认为以后应叫“急性周围性中风”会更准确,期待社会的公认。1830年英国神经内科医师 Sir Charles Bell 最初记述本病:“ 某医师从乡下坐马车来,夜间睡着,面部被从马车窗口吹来的风吹着,到第二天早晨,面部麻痹 ”,故西医有贝尔(Bell)麻痹之称。急性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在茎乳突孔内发生的急性非化脓性炎,早期病理改变为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病例可有轴突变性改变,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运动受到障碍,其次为感觉,味觉,分泌障碍等。以单侧型为例,表现为病侧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蹙额、抬眉与皱眉,眼裂增大,眼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1%的病例是不能睁开),畏光,流泪及 Bell 征阳性,鼻唇沟变浅,口角低垂,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时从病侧漏气,漱口时从病侧漏水,流口水,进食时食物停留于病侧牙颊之间。在鼓索参与面神经处以上的病变即可出现病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病侧2/3味觉丧失;如在发出镫骨肌支以上受损时可出现病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病侧2/3味觉丧失和听觉过敏现象或听力减退;病变在膝状神经节时除有周围性面瘫,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外,尚有患侧乳突部疼痛,耳廓和外耳道感觉减退,面麻木,眼睛干涩,鼻口干燥,时间长了还会有大便干结,痔疮等。外耳道或耳廓或鼓膜出现带状疱疹,面瘫,常伴有耳鸣,听力下降,眩晕,1904年Korner将该病命名为耳带状疱疹,1907年亨特认为病变主要在面神经的膝状神经节,从而确立了与贝尔麻痹相对的亨特(Hunt )综合征, 亨特(Hunt )综合征发病部位较高,治疗起来疗程会相对较长。极少数病例伴有头晕,或伴有失眠,或伴有颈肩腰腿疼,或伴有面部怕风。部分病例于发病前数天有偏头痛,病侧颧骨和耳廓后疼痛较为明显。带状疱疹前期症状多有腰部灼痛,肚疼拉稀屎,不流鼻涕其余症状与感冒极其相似以资鉴别。急性周围性面瘫多数起病急,多在清晨洗漱时或与他人交谈时发现,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本人临床治愈的30000名病例统计中,发病年龄有三个密集区,最多的是40岁前后的中年人,其次便是19岁前后的高三学生,最后是1岁前后的小孩儿,60岁以后的老人发病率明显减小,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趋势。小孩若患此病,多半会演变为终生病,因为1岁的小孩不会吃中药,多采用针灸,膏药之类的外治法,几年后等落下钙化性后遗症以后,孩子家长便丧失了治愈的信心。40岁前后年龄段的中国中年人,绝大多数都能够完全治愈,因为处于这个不惑之年的中国人已经彻底明白中药的威力,能够相信中医,依靠中药,试想,18岁以前的中国人有几个人相信中医?喝过汤药? 究其原因小孩是肾气未充,不耐风寒。高三学生是学习压力大,正气亏虚。40岁前后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社会压力大,生活忙碌,疲惫不堪,元气受损。老年人知天命,知冷知暖,懂得顺应大自然, 发病率明显减小),一般3天内症状达到高峰。发病3天以内为最佳治疗时机,若能抓住此最佳治疗时机3天就能彻底治愈;若抓不住面神经即变性坏死进入慢性恢复期,一般4天--3月为慢性恢复期,3个月--4个月为后遗症相对静止期,4个月后即进入后遗症萎缩期。若治疗不当,有的不到3个月面部肌肉就开始缓慢萎缩(有少数病例病情迁延多年面部肌肉都不萎缩,后来却突然萎缩,即:原发病侧眼裂变小 (萎缩再严重时,上下眼皮萎缩外翻,眼球发红,形似兔眼,也叫 “ 兔眼征 ”,此时眼裂反而变大),不抬眉时双眉不一样高,原发病侧面部变薄变小,原发病侧嘴角凹陷下垂,原发病侧外耳道变小,原发病侧鼻孔变小,上下 牙齿不能对齐,有的眼睛复视(就是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物体的现象,是因为一侧面肌严重萎缩,双眼球不能等同会聚,致使被视物体之像不能成像于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这种视觉紊乱给患者带来极度的不适,虽然单眼视力正常,但双眼视物不清,恶心呕吐、头痛、旋晕、步态不稳,喜欢不自主地闭上一只眼,或采取代偿头位来消除或减轻症状,继而引起斜颈或全身不适,症状严重的可能被误诊为脑肿瘤、颅内压高等,在神经科做不必要的昂贵的检查),脖子紧 ,脱发,讲话或吃饭时原发病侧 颅骨发出咯吧咯吧的响声)或突然复发。若 不到一年面部肌肉就开始缓慢萎缩 或突然复发或由单侧发展成双侧的多半是前期用了反药。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各种周围性面瘫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本病的最常见诱因是:劳累受凉(中医叫做正气不足,复感风邪)。慢性周围性面瘫根据神经被损伤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很不一致,若仅伤及躯体感觉纤维则表现为病侧自觉面部麻木、怕凉、面紧、头紧,身上也麻木、怕凉、发紧。若仅伤及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则表现为病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丧失。若仅伤及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则表现为病侧自觉眼睛干涩,鼻口发干。若仅伤及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则表现为病侧嘴不好使。若同时伤及2种或2种以上神经纤维,临床症状会有所合并。整个病情没有明显的高峰期,早期病情时好时坏,不易引起病人重视,到后来(一般是几个月或几年后)病情越来越严重,临床症状很象 急性 周围性 面神经麻痹高峰期的症状,此时即形成面瘫,此种面瘫,是中风科中最难治的一种。再往后面部肌肉就开始慢慢萎缩(有的自始至终都没有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高峰期的症状,慢慢肌肉开始萎缩)。

(5),什么是“李氏风团”?“李氏风团”对检查诊断周围性面瘫及判断疗效和预测预后上有什么作用?

  公元1836年春(清道光16年),李氏在检查患者赵百顺上牙龈时偶然发现在他的上颌第2磨牙后面的口腔内壁上有一块突起的风团,直径3--4mm,表面呈苍白色,因为当时 赵不仅刚患面瘫,而且有牙痛,后来李氏把不同病情的面瘫患者的风团形状,色泽进行了详尽的归纳总结。正常人口腔内壁应是光滑柔软平整( 有牙痕的也属正常),运动灵活自如,感觉舒适,颜色淡红,红活鲜明,干湿适中,不粘不腻,血管分布均匀,粗细适中,隐约可见。检查周围性面瘫患者口腔内壁,以双侧一重一轻型为例,按照自然病程或没有经过典型治疗的病历,令患者张口适中,可以让家属用一根筷子拨开患者较重侧 口腔内壁,使之与上颌第2磨牙分开,即可看到在上颌第2磨牙后面的口腔内壁上有一块突起的风团,直径3--4mm,表面呈苍白色,3天后风团周围开始出现努张的静脉血管,形似蜘蛛腿,6个月后风团表面呈淡红色,蜘蛛腿变粗变长,1年后风团表面颜色逐渐加深,蜘蛛腿变细变短颜色也逐渐加深,10年后风团表面呈紫黑色,风团高度变低变平,形似淤斑,蜘蛛腿变细变短变平颜色也逐渐加深,风团下方的口腔内壁上有象天上的星星一样散在的紫黑色斑块;同理,较轻侧也有风团过程,只是相对较轻。本专科在中风科把它定义为 “李氏风团”。但要和上下牙中间从咽喉直到嘴角的牙痕相区别(此牙痕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并且牙痕靠下,风团靠上)。周围性面瘫患者口腔内壁若仅单侧有风团,则为单侧周围性面瘫;若双侧有风团,且轻重程度不等,则为双侧一重一轻型周围性面瘫;若双侧有风团,且轻重程度相等,则为双侧同等型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患者无论当时正在接受怎样的治疗,也无论当时五官有没有明显改变,只要风团正在变小,颜色正在变浅,都证明有疗效,但并不能判定是不是最佳疗效;五官端正(两眼一样大,笑时嘴不歪,抬眉一样高) 后患者还会有“天凉面紧”,此时风团也不会完全消失;直到达到“天凉面不紧”时风团才会完全消失。例如:对于3天以内的病历,只要用药恰当,3天五官就能端正,10天风团就能消失。对于10年以后的病历一般都需要五六个月风团才能完全消失。总之,风团变小并且颜色变淡的为愈候;风团变大并且颜色变深的为恶候;风团变小并且颜色变深的为恶候。

(6),李氏中风专科对“急性周围性面瘫治愈的李氏标准”的进一步解释:

  “急性周围性面瘫治愈的李氏标准”是:“两眼一样大,笑时嘴不歪,抬眉一样高,口腔不干渴,眼睛不怕风,天凉面不紧 ”。具体的讲就是:两眼一样大,双眼都能闭,双眼闭合速度一样,眼睛不怕光,不怕风,抬眉一样高,两眼上下眼睑一样高,笑时嘴不歪,鼓气人中不歪,鼓气两脸一样大,嘴眼不联动,口腔不干渴,天阴,下雨,遇冷,劳累,天凉面不紧。

(7),急性周围性面瘫正常的好转顺序是:

  周围性面瘫患者大部分主观难受感觉(如:塞食,流泪,怕光,怕风,听力障碍,味觉障碍等,面部发紧除外)消失,然后是五官端正,最后是面部发紧消失,此时才算是彻底治愈了。有的患者认为五官端正就算好了,光剩下一个面部发紧感觉就停止了治疗,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是很快到夏天了,大部分患者一过夏天就会完全好,如果是往冬天里去的,可以肯定100%不会自愈。只剩下一个面部发紧感觉时间长了面部肌肉照样会萎缩。

(8),什么是急性周围性面瘫急性期?

  自发病第1日起3天以内一般为急性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此时面神经刚刚中风并没有坏死, 属阴阳平衡失调, 一般的急性期病情是进行性加重的,即使用药对症也不易遏制病情。在急性期若用药准确及时,一进入恢复期很快就能彻底恢复到正常。

(9),什么是急性周围性面瘫自然恢复期?

  自发病第4天—3个月一般为急性周围性面瘫自然恢复期,属阴阳平衡失调,在自然恢复期只要不用反药就不会使病情加重。在自然恢复期即使不治疗也会缓慢恢复,疾病的好转和康复是按照因果转化规律进行的,在疾病过程中,肌体会动员一切生理防御措施向致病因子作斗争,但直到自然恢复期过完也不会完全恢复到正常。在自然恢复期若用药准确会有效缩短疗程,成功避免落下后遗症。在自然恢复期若用药不准确,直到自然恢复期过完五官还没有完全端正的,临床即可诊断为后遗症。以3个月为界限划定恢复期与后遗症只是大多数患者是这样的,临床上也有例外情况发生,尤其是山西和东北三省在疾病前期爱用针灸的患者,有的总病程仅仅才一两个月,面部肌肉就开始有明显的萎缩现象发生,即原发病侧眼睛开始变小,鼻孔开始变小,面部开始变小,越过静止期直接进入了萎缩期,是疾病的恶化,属低阀阴阳平衡失调。在这里我想谈一谈本人对针灸的一家之言,针灸对很多疾病确实有较好的疗效,但对面瘫确实不宜,有的患者会说谁谁都是几次扎好了,我怎么也扎不好,确有这种情况,那是病情较轻的单侧型面瘫,即使不作任何治疗过几天自己也会完全康复。也有的患者会认为在不扎针时面部不会动弹,扎了几天慢慢会动了,那是因为病情在自然恢复期,即使不作任何治疗慢慢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须知人体对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抵抗恢复能力,要非得说针灸对恢复期面瘫有疗效,那么针灸对面瘫后遗症怎么就没有了疗效?也有少数患者因信息闭塞一直没有找到合适药物,但一直没有间断治疗,总病程长达十七八年面部肌肉都不萎缩,五官表情正常,只是感觉面部发紧,事实上此时的病情仍在静止期,只能说是阴阳平衡失调。

(10),什么是急性周围性面瘫静止期?

  自发病第3个月——4个月的一般为急性周围性面瘫静止期,属阴阳平衡失调。在静止期的急性周围性面瘫后遗症若不用药或用一般的药物病情会静止不动,若用反药病情会加重或由单侧变为双侧或突然复发或提前进入萎缩期,不是用特别对证的药病情都不会有明显进展。

(11),什么是急性周围性面瘫萎缩期?

  自发病4个月以后仍未彻底治愈的一般为急性周围性面瘫萎缩期,属低阀阴阳平衡失调。在萎缩期的急性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病例若不用药或用一般的药物病情会缓慢萎缩,若用反药病情会加重或由单侧变为双侧或突然复发或加速 萎缩,不是用特别对证的药病情都不会有明显进展。

(12),什么是面瘫后遗症?什么是面肌萎缩?

  面瘫后遗症一般是指面瘫病程超过3个月,因治疗方法不当而延误病情或经多种方法治疗仍未痊愈的情况。具体表现为无抬眉运动或抬眉低,大、小眼或眼上睑松弛,抬眉时嘴角上错、闭眼时牵动嘴角、鼓嘴时眼小,鼻唇沟浅,面部僵硬、滞食、流泪等,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心理带来不适。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功能低下。萎缩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减少而分解增多,以适应其营养水平低下的生存环境。面肌 萎缩属于去神经萎缩(面神经对面部肌肉的代谢有调节作用。当神经干受到损伤后,相应的组织由于失去神经的调节作用可发生萎缩。)和废用性萎缩(面部肌肉长期不能活动时,神经感受器缺乏向心性刺激,因而离心性冲动也就减少,致使该处的血液供应和物质代谢逐渐降低而发生萎缩),去处病因后萎缩的细胞能恢复常态。萎缩细胞胞浆内的细胞器大量退化,自噬小体增多,因而可有大量未能被溶酶体酶降解、富含磷脂的残体(即脂褐素)积聚。这就是 面肌 萎缩较重的患者为什么面部色泽灰暗或呈褐色的缘故。面肌萎缩临床表现为患侧或重病侧鼻唇沟加深,口角反牵向患侧或重病侧,患侧或重病侧眼裂变小(萎缩再严重时,上下眼皮萎缩外翻,眼球发红,形似兔眼,也叫 “ 兔眼征 ”,此时眼裂反而变大),不抬眉时双眉不一样高,患侧或重病侧面部变薄变小,鼓气时人中沟歪向患侧或重病侧(萎缩再严重时,表情肃穆时嘴也歪向患侧或重病侧),患侧或重病侧外耳道变小,患侧或重病侧 鼻孔变小,上下牙齿不能对齐,有的眼睛复视(就是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物体的现象,是因为一侧面肌严重萎缩,双眼球不能等同会聚,致使被视物体之像不能成像于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这种视觉紊乱给患者带来极度的不适,虽然单眼视力正常,但双眼视物不清,恶心呕吐、头痛、旋晕、步态不稳,喜欢不自主地闭上一只眼,或采取代偿头位来消除或减轻症状,继而引起斜颈或全身不适,症状严重的可能被误诊为脑肿瘤、颅内压高等,在神经科做不必要的昂贵的检查),脖子紧 ,脱发, 若一侧面肌完全萎缩时会引起萎缩侧耳鸣(面神经麻痹患者有耳鸣的并不一定都是面肌萎缩,有的刚患病时也有 耳鸣,甚至头晕 )尤其是讲话或吃饭时颅骨会发出咯吧咯吧的响声,面部色泽灰暗或呈褐色。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无论正在以什么方法治疗,以单侧左侧面瘫为例,正常的恢复过程是五官没有完全端正以前(五官完全端正的客观标准是:两眼一样大,笑时嘴不歪,抬眉一样高 ),左侧面部只能大于或等于右侧面部,不能比右侧面部小,鼓气时人中沟只能向右歪或变正,不能歪向左侧,若左侧面部提前变小,鼓气时人中沟歪向左侧,就证明即使面部表情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左侧面部肌肉也已经开始萎缩,病情已经开始向较严重的后遗症转化,即向阴阳的低阀平衡转化 ,若萎缩到一定程度后不再继续萎缩则属阴阳的低阀平衡。“周围性面瘫 疗效判定的李氏标准 ”是:“ (1)面部表情逐渐恢复; (2)患侧面部不比健侧小;(3)患者主观感觉不适逐渐减轻;(4)以上三条必须同时具备,缺少其中任何一项均属治疗失败,尤其是第二条绝对不能忽视。所以,在患病的初期阶段要慎重选择治疗方法,不然,等到发现患侧面部比健侧小的时候,已属船到江心补漏迟。 ”

(13),什么是贝尔(Bell)征?

  即叫眼睑闭合不全的病人用力闭眼,则眼球转动向上方,露出白色巩膜。不是所有的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都有 贝尔(Bell)征,有的自始至终眼睛都能闭合,另有有1%的病例是眼睛不能睁开。一般的,自觉没有明显发病诱因的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建议不要很去作 全颅CT,核磁共振(NMR),大脑没有毛病,净花冤枉钱,并且因射线容易诱发其它疾病。

(14),什么是鳄泪征?

  病人咀嚼食物时病侧淌泪。

(15),什么是联动征?

  为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一个症状,表现为瞬目时肌肉萎缩侧上唇轻微颤动上翘,露齿时肌肉萎缩侧眼睛不自主闭合,闭目时肌肉萎缩侧额肌收缩,咀嚼食物时肌肉萎缩侧淌泪。通俗的讲就是,嘴动时眼跟着动,眼动时嘴跟着动。

(16),什么是兔眼征 ?

  周围性面瘫后遗症萎缩特别严重时,上下眼皮萎缩外翻,眼球发红,形似兔眼,也叫“兔眼征”此时眼裂反而变大。

(17),神经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神经系统 在形态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为了叙述方便将其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中枢部包括脑和脊髓,也称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周围部是指与脑和脊髓相连的神经,即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又称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神经系统的基本组织是神经组织,神经组织是由神经元(neuron)和神经胶质(neuroglia)组成。

(18),什么叫神经元(neuron)?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nerve cell),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19),神经元(neuron)的基本构造有哪些?

  神经元由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胞体为神经元的代谢中心,胞体内的微细结构与其它细胞大致相似,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和细胞膜,还含有神经细胞(nerve cell)所特有的尼氏体(nissl body),尼氏体的化学成分是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常称为核蛋白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树突为胞体本身向外伸出的树枝状突起,故其结构与胞体大致相同。轴突是神经元的主要传导装置,其一,它能将信号从起始部传到末端;其二,在胞体与神经末稍之间通过轴突传递物质(即轴浆运输anxoplasmic transport)。

(20),什么叫轴浆运输(anxoplasmic transport)?

  神经元是一种分泌细胞,但不同于其它分泌细胞,它们的分泌部位通常位于轴突的终末端,而远离胞体所在部位。胞体内具有高速合成蛋白质的结构,而核糖体却几乎不存在于轴突和神经末稍内,所有必需的蛋白质都是在胞体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内合成,然后通过轴浆流动(anxoplasmic flow)的运输过程,将这些蛋白质运输到神经末梢的突触小体。结扎神经纤维试验,结果发现轴突的近胞体端和远胞体端均有物质堆积,而近端的堆积大于远端。可见胞体对维持轴突解剖和功能的完整性十分重要,而胞体的蛋白质合成也受逆向轴浆流动的反馈控制。自胞体向轴突末梢的运输叫顺向轴浆运输;自轴突末梢向胞体的运输叫逆向轴浆运输。

(21),什么叫支持神经的营养因子(neurotrophin)?

  神经元能生成营养因子维持所支配的组织的正常代谢与功能,反过来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和星形胶质细胞也能产生支持神经元的神经的营养因子。这些因子的本质都是蛋白质。它们作用于神经末梢的特异性受体,然后被末梢摄入后,经逆向轴浆运输抵达胞体,促进胞体生成有关蛋白质,从而维持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和功能的完整性。所以神经中风后若不能及时给与恰当的治疗会导致肌肉萎缩;而肌肉萎缩反过来会加重神经的中风。因此,只有根据因果转化规律,对疾病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才能提出有效的治疗措施,打破恶性循环,促进良性循环,使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而康复 。

(22),什么叫周围神经系统?

  是指位于脊髓和脑干的软膜外的所有神经结构。即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

(23),什么叫面神经(facial nerve)?

  面神经为混合性脑神经,含有4种纤维成分:(a)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于脑桥被盖部的面神经核,主要支配面肌的运动。(b)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脑桥的上泌涎核,属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在有关副交感神经节换元后的节后纤维分布于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及鼻、腭的粘膜腺,控制上述腺体的分泌。(c)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即味觉纤维,其胞体位颞骨岩部内,面神经管弯曲处的膝神经节,周围突分布于舌前2/3粘膜的味蕾,中枢突终止于脑干内的孤束核。(d)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传导耳部皮肤的躯体感觉和表情肌的本体感觉。

2,中风面瘫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按神经中风部位分类,有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大两类。按中风的性质分类,周围性面瘫是“真中风”;中枢性面瘫是“类中风”,类者,相也。周围性面瘫可分为急性周围性面瘫和慢性周围性面瘫两类。真中风包括:急性周围性面瘫及其后遗症(西医叫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麻痹等)、慢性周围性面瘫、面肌痉挛。李氏面瘫专科对于治疗3个月以后在各大医院,专科疗效不明显,病情停滞不前的中风面瘫偏瘫后遗症病例更为拿手。急性周围性面瘫,又叫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 facial palsy),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面神经炎,贝尔麻痹(Bell's palsy),又可分为单侧型、双侧一重一轻型、双侧同等型三种面瘫。临床主要为双侧一重一轻型面肌瘫痪,表现为重病侧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蹙额、抬眉与皱眉,眼裂增大,眼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1%的病例是不能睁开)、畏光,流泪及 Bell 征阳性,鼻唇沟变浅,口角低垂,口角歪向较健侧,鼓腮时从重病侧漏气,漱口时从重病侧漏水,流口水,进食时食物停留于重病侧牙颊之间。在鼓索参与面神经处以上的病变即可出现病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病侧2/3味觉丧失;如在发出镫骨肌支以上受损时可出现病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病侧2/3味觉丧失和听觉过敏现象或听力减退;病变在膝状神经节时除有周围性面瘫,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外,尚有患侧乳突部疼痛,耳廓和外耳道感觉减退,面麻木,眼睛干涩,鼻口干燥,时间长了还会出现身上怕凉,怕风,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痔疮等症状。外耳道或耳廓或鼓膜出现带状疱疹,面瘫,常伴有耳鸣,听力下降,眩晕,1904年Korner将该病命名为耳带状疱疹,1907年亨特认为病变主要在面神经的膝状神经节,从而确立了与贝尔麻痹相对的亨特(Hunt )综合征,亨特(Hunt)综合征发病部位较高,治疗起来疗程会相对较长。极少数病例伴有头晕,或伴有失眠,或伴有颈肩腰腿疼,或伴有面部怕风。部分病例于发病前数天有偏头痛,重病侧颧骨和耳廓后疼痛较为明显。单侧型面瘫较少见,其临床症状和双侧一重一轻型相似。中医称之为口歪眼斜 (嘴歪眼斜),俗称吊线风,瞄准风(就象木工吊线,士兵瞄准一样)、偏头风。如双侧同等程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则面无表情,不会笑,双眼不能闭严,口唇不能闭严,进食时腮内存留食物,言语不清,中医称之为全面瘫[全面瘫要与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相鉴别,格林-巴利综合征可有周围性面瘫,格林-巴利综合征起病较急,通常从下肢远端开始,逐渐向上扩展,瘫痪程度也进行性加重,通常无力步行或站立或出现呼吸肌麻痹症状,当然也有极少数格林-巴利综合征是单侧面瘫或无面瘫)],俗称植物瘫,傻瘫。此三种周围性面瘫多数起病急,多在清晨洗漱时或与他人交谈时发现,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本人在临床治愈的30000名病例统计中,发病年龄有三个密集区,最多的是40岁前后的中年人,其次便是19岁前后的高三学生,最后是1岁前后的小孩儿,60岁以后的老人发病率明显减小,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趋势)。一般3天内症状达到高峰。发病3天以内为最佳治疗时机,若能抓住此最佳治疗时机3天就能彻底治愈;若抓不住即进入慢性恢复期,4天——3个月为慢性恢复期,3个月——4个月为后遗症相对静止期,4个月以后即进入后遗症萎缩期。若治疗不当,有的仅仅才一两个月面部肌肉就开始缓慢萎缩(有少数病例病情迁延多年面部肌肉都不萎缩,后来却突然萎缩,即:表现为患侧或重病侧鼻唇沟加深,口角反牵向患侧或重病侧,患侧或重病侧眼睛变小,不抬眉时双眉不一样高,患侧或重病侧面部变薄变小,鼓气时人中沟歪向患侧或重病侧,患侧或重病侧 外耳道变小,患侧或重病侧鼻孔变小,上下牙齿不能对齐,有的眼睛复视(就是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物体的现象,是因为一侧面肌严重萎缩,双眼球不能等同会聚,致使被视物体之像不能成像于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这种视觉紊乱给患者带来极度的不适,虽然单眼视力正常,但双眼视物不清,恶心呕吐、头痛、旋晕、步态不稳,喜欢不自主地闭上一只眼,或采取代偿头位来消除或减轻症状,继而引起斜颈或全身不适,症状严重的可能被误诊为脑肿瘤、颅内压高等,在神经科做不必要的昂贵的检查) ,脖子紧 ,脱发,若一侧面肌完全萎缩时会引起萎缩侧耳鸣(面神经麻痹患者有耳鸣的并不一定都是面肌 萎缩),尤其是讲话或吃饭时患侧或重病侧 颅骨会发出咯吧咯吧的响声或突然复发。若不到一年面部肌肉就开始缓慢萎缩或突然复发或由单侧发展成双侧的多半是前期用了反药。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各种周围性面瘫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 本病的最常见诱因是:劳累受凉(中医叫做正气不足,复感风邪)。若为慢性的根据神经被损伤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很不一致,若仅伤及躯体感觉纤维则表现为病侧自觉面部麻木、怕凉、面紧、头紧,身上也麻木、疼痛,怕凉、发紧。若仅伤及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则表现为病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丧失。若仅伤及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则表现为病侧自觉眼睛干涩,鼻口发干。若仅伤及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则表现为病侧嘴不好使。若同时伤及2种或2种以上神经纤维,临床症状会有所合并。整个病情没有明显的高峰期,早期病情时好时坏,不易引起病人重视,到后来(一般是几个月或几年后),病情越来越严重,临床症状很象 急性 周围性 面神经麻痹高峰期的症状,此时即形成面瘫,此种面瘫,是中风科中最难治的一种。再往后面部肌肉就开始慢慢萎缩(有的自始至终都没有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高峰期的症状,慢慢肌肉开始萎缩)。无论是急性或慢性单侧型和双侧一重一轻型周围性面瘫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其轻重程度会相互转换;或原发病侧肌肉已萎缩,较健康一侧开始瘫痪。这就是常见的口角先歪向一侧,后来又歪向另一侧的道理。若一侧面肌完全萎缩时会引起萎缩侧耳鸣,尤其是颅骨会发出咯吧咯吧的响声。外科手术,如:脑瘤切除,三叉神经痛手术,面肌痉挛手术等除易会引起急性周围性面瘫外还易导致单侧耳聋或听力下降,单侧眼睛失明或复视,嘎声等。正常人口腔内壁应是光滑柔软平整( 有牙痕的也属正常),运动灵活自如,感觉舒适,颜色淡红,红活鲜明,干湿适中,不粘不腻,血管分布均匀,粗细适中,隐约可见。检查周围性面瘫患者口腔内壁,以双侧一重一轻型为例,按照自然病程或没有经过典型治疗的病历,令患者张口适中,可以让家属用一根筷子拨开患者较重侧口腔内壁,使之与上颌第2磨牙分开,即可看到在上颌第2磨牙后面的口腔内壁上有一块突起的风团,直径3--4mm,表面呈苍白色,3天后风团周围开始出现努张的静脉血管,形似蜘蛛腿,6个月后风团表面呈淡红色,蜘蛛腿变粗变长,1年后风团表面颜色逐渐加深,蜘蛛腿变细变短颜色也逐渐加深,10年后风团表面呈紫黑色,风团高度变低变平,形似淤斑,蜘蛛腿变细变短变平颜色也逐渐加深,风团下方的口腔内壁上有象天上的星星一样散在的紫黑色斑块;同理,较轻侧也有风团过程,只是相对较轻。本专科在中风科把它定义为“李氏风团”。但要和上下牙中间从咽喉直到嘴角的牙痕相区别(此牙痕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并且牙痕靠下,风团靠上)。周围性面瘫患者口腔内壁 若仅但侧有风团,则为单侧 周围性面瘫;若双侧有风团,且轻重程度不等,则为双侧一重一轻型 周围性面瘫;若双侧有风团,且轻重程度相等,则为双侧同等型 周围性面瘫。类中风也叫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中枢性面瘫,也有急性和慢性两种。临床表现为颜面上部的肌肉并不瘫痪,因而闭眼,扬眉,邹眉,蹙额均正常,眉毛高度,眼裂大小,面额纹左右对称,仅面下部肌肉瘫痪。患者肃穆时该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口角歪向健侧。讲话漏气,流口水,饮食不便。颜面不对称并不明显,常伴有偏瘫( 半身不遂 )之其它体征。中医称之为歪嘴,口僻,俗称歪嘴风。本病多数起病急,多是猝然昏仆,不省人事,神智清醒后留有口歪后遗症。少数肢体渐觉不利,眩晕,或昏不知人,乏力,嗜睡,移时始醒,口歪。此两种中枢性面瘫年长者发病率较高。中枢性面瘫是中老年人的一个常见病、多发病,现在各医院在急性期都有较成熟的理、法、方、药和疗效,后遗症会治疗的人就不多了。周围性面瘫虽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发病率极低,从事专业研究此病的人极少,教材从理论上对此病没有重大突破,疗效也不确切,医药商店也没有专治此病的方药,实属疑难杂症。

3,周围性面瘫的发病原因、病理及预后:

  急性周围性面瘫的病因,东汉张仲景(公元150-219)在<<金匮要略>>中说:“ 歪僻不遂,邪在经络 ”。明李梃<< 医学入门>>讲: “伤风口歪是体虚受风”。清喻嘉言说:“口眼歪斜,血液衰固”。本专科认为,本病的本质是周围中风,即周围 血管阻滞或不通 ,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急性 周围性面瘫,即贝尔麻痹,在发作之前,好像没有太明显的诱因,但多有正气不足,气血两虚,营卫失调,表阳不固(如神疲乏力,倦怠思卧,项背拘紧,畏寒肢冷,苔白质淡,脉浮紧)是其内因,六淫之邪乘虚而入,多为风寒之邪侵袭头面经络(尤其是熟睡当风)是其外因,占急性周围性面瘫发病率的76%,亨特综合症(如单纯带状疱疹病毒)占7%,外伤(如手术,交通事故,工伤,运动,产钳,产后,尤其是交通事故若当时有耳出血,一定要把预防即将发生的面瘫列入和抢救生命同等重要的地位,否则,3天后必患面瘫)占10%,中耳炎(如恶性外耳道炎,胆脂瘤性中耳炎)占3%,腮腺炎(如腺病毒)占1%,母子同时罹患占1%,先天性(如脑桥发育不良)占1%,其它占[如中毒(如酒精中毒) , 神经代谢障碍(如糖尿病),面神经管内出血(如高血压),肉芽肿浸润(如麻风,结核),血管炎所致的血管栓塞(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常见的有面神经鞘瘤,恶性肿瘤,慢性周围性面瘫患者若不伴有 身上也麻木、疼痛,怕凉、发紧等症状应高度怀疑肿瘤的可能 ),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诸多因素]1%。特别的,本病的最常见诱因有:掏耳朵、剔牙、饮酒、生气,劳累,冲风,受凉感冒,尤其是熟睡当风应当是生活中的大忌,切!切!在此基础上导致面神经营养血管痉挛收缩,使神经缺血,水肿,受压而中风,导致神经失营养水肿,脱髓鞘及轴突变性改变;神经失去应有功能不能支配相应肌肉运动而瘫痪。在正常情况下,面部左右两侧张力相等,所以嘴不歪,以左侧面肌瘫痪为例,则左侧因失去正常神经支配而张力变小所以被右侧牵拉过去造成嘴歪向右侧。另外, 在正常情况下,人清醒时肌肉张力较睡着时大,这就是为什么面瘫患者睡着时嘴没有清醒时歪的很,病情较轻的病例在清醒时眼睛不能闭合而熟睡时却能闭合的道理所在。按中医理论,以单侧型为例,阳明内蓄痰浊,太阳外中于风,风痰阻于头面经络,则经遂不利,筋肉失养,故不用而缓;无邪之处,气血尚能运行,相对而急,缓者为急者所牵引,故口歪眼斜。夫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血能载气,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是也。治宜逐淤血,扶正气,祛风痰,止痉挛,通经络,则病可愈。如果病情迁延多年未愈,血栓没有完全软化,又没有完全机化,则可有钙盐沉着而发生钙化,在静脉内形成质地坚硬的静脉结石, 面肌细胞因长期营养水平低下而逐渐萎缩 ,直至死亡钙化,颅骨骨组织随之发生相应萎缩。

4,什么叫面肌痉挛?其病因、病理及预后怎样?

  面肌痉挛病就是患侧面部肌肉不自主的阵挛性抽搐。临床可分为原发性面肌痉挛和继发性面肌痉挛两类,继发性面肌痉挛是继发于急性周围性面瘫,是急性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一个并发症。原发性面肌痉挛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发病年龄多在20岁以后。给患者社会生活范围带来限制,精神非常苦恼。刚开始时仅仅眼睑(俗称眼皮)或颧骨处间断性轻微跳动(也叫面肌抽动),同时眉弓(眉棱骨)偏下方有压痛,若几天后疼痛消失,跳动停止,则属自愈,所以眼皮跳刚开始时常常不易引起病人重视;若几天后疼痛消失,跳动却依旧,则属面肌痉挛早期,以后逐渐缓慢地扩散至一侧的其他面肌,口角部肌肉最易受累,较重病例可累及同侧颈阔肌。抽搐的轻重程度差距很大,可因精神紧张,疲劳,自主运动和外界刺激而加剧,不能自行控制。以后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会进行性加重。若是单侧性的则表现为发作时病侧面部肌肉不自主的抽动,同时同侧眼睛变小或不能睁开,同时同侧嘴角上翘。若为双侧性的则表现为发作时病人面容呈苦笑状。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更易发作。无论哪种面肌痉挛常常都伴有面部怕凉怕风,较重病例甚至会波及全身。面肌痉挛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急性或慢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后遗症并发症。面肌痉挛超过5年未愈的即使痉挛不发作时多伴有原发病侧眼睛变小,不抬眉时双眉不一样高 ,嘴歪向原发病侧,原发病侧不能抬眉,睡着时流口水,原发病侧面部变薄变小,原发病侧嘴角凹陷下垂,原发病侧外耳道变小,原发病侧鼻孔变小,上下牙齿不能对齐,有的眼睛复视(就是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物体的现象,是因为一侧面肌严重萎缩,双眼球不能等同会聚,致使被视物体之像不能成像于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这种视觉紊乱给患者带来极度的不适,虽然单眼视力正常,但双眼视物不清,恶心呕吐、头痛、旋晕、步态不稳,喜欢不自主地闭上一只眼,或采取代偿头位来消除或减轻症状,继而引起斜颈或全身不适,症状严重的可能被误诊为脑肿瘤、颅内压高等,在神经科做不必要的昂贵的检查),脖子紧 ,脱发,痉挛发作时或讲话或吃饭时原发病侧 颅骨发出咯吧咯吧的响声)。较重病例除面肌痉挛外,有时连颈部,肩部,腿部也会痉挛。特别的,较重的面肌痉挛有的伴有三叉神经痛(也叫痛性抽搐),但三叉神经痛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发作时不伴有面肌痉挛。面肌痉挛最根本的病因是周围中风,按现代医学解释面部血管中风后,面神经因长期受到中风血管轻微压迫,使具有绝缘性能的髓鞘在受压部位萎缩变薄,传出神经纤维与传入神经纤维之间的动作电流发生短路,从而导致症状发作。治宜大补元气、祛风化痰、息风止痉、还原细胞、再生神经,则病可愈。如果病情迁延多年未愈,风团没有完全软化,又没有完全机化,则可有钙盐沉着而发生钙化,在静脉内形成质地坚硬的静脉结石, 面肌细胞因长期营养水平低下而逐渐萎缩 ,直至死亡钙化,颅骨骨组织随之发生相应萎缩 。

返回首页    返回专题

 

  李氏面瘫后遗症专科(原阳李继忠18339505898)运用国家专利产品(专利号:201410833138X,2020100848726。企业标准:Q/YYSG001-2020)9代祖传秘方从整体上调整阴阳主要治疗3个月以后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石家庄乌鲁木齐兰州西宁西安银川河南省郑州新乡市济南太原合肥长沙武汉成都面瘫医院贵阳昆明南宁拉萨杭州南昌广州福州台北海口香港澳门深圳南京面瘫医院、面瘫专科医院、治疗面瘫最好的医院、面瘫专家没有疗效的面肌萎缩的面瘫后遗症病例(病程在3个月—50年)。面瘫后遗症的常见症状有:面肌萎缩症状、偏侧面肌萎缩、面肌萎缩、面瘫大小眼、大小眼高低眉、面瘫倒错、面肌僵硬、面部发紧、面色晦暗、迎风流泪、双眼复视、继发性面肌痉挛、面肌联合运动(面瘫口眼联动、口眼联动)、鳄鱼泪症候群(鳄泪征,即吃饭流泪)、兔眼征(严重萎缩时上下眼皮外翻眼球发红形似兔眼)、眼干鼻干口干、听觉过敏、张大口颌关节发出咯吧咯吧的响声、脖子头皮发紧、脱发、患侧外耳道鼻孔眼睛面部变小、鼻子歪向患侧、上下牙齿不能对、双侧眉毛不能抬等高、面部头皮脖子怕凉、面部感觉异常(酸麻疼凉紧痛不舒服)、“李氏风团”颜色变暗、老年患者还会出现上眼皮下垂、萎缩严重者除了口角不能闭合外还会出现上嘴唇上翻露出牙龈呈现“李氏示齿征”等等。